中国汽车配件进出口 何时摆脱“半殖民”
中国客车英文网[www.chinabuses.org]:零部件海外并购的时机虽然已经渐行渐远,但在目前中国零部件的海外并购依旧持续暴增,国内的汽车配件行业何时摆脱海外并购或者依靠外贸进出口的半殖民经营?在面对过去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日本汽车零件生产大国的地震风潮,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归根结底受影响的原因是什么?很简单,那就是我国零部件产业大多依靠两个字:“外贸”。
从汽车配件行业进出口态势和版图划分上来看,中国的零部件市场早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状态,本土汽车配件品牌虽然也是不断的研发以及创新,但是在面对日本或者欧洲等国家一旦出现问题,那么我们就在部分产品上“受制于人”。
中国汽车配件行业的进出口量或者只是全球进出口行业的一个零头,在欧美以及日韩发达国家很难见到中国汽车配件的名称,如何在向中国汽车配件行业产业的内部仔细挖掘,那么在中国本土品牌上,不论从规模或者零部件企业数也是寥寥无几,更何况是合资整车企业配套的以及原创配套的附加值以及高科技含量的本土汽车零部件,在本土供应商中更是少见。
那么如果从整个产业上来看,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收获真的是难以居于欧美日韩的外资所得之上,所以表面上看到的是中国汽车配件市场外表。光鲜的背后,产业结构和价值的构成是否让我们中国人自傲?中国汽车配件如今的光鲜其实主要是归结于,中国人在汽车的购买力上,如果没有强大的购买力市场支撑,那么我们的产业制造和零部件市场的运作根本不能进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记录中。
就是因为中国有着强大的购买力,也逐渐成为全球汽车行业角逐的战场,中国的市场也逐渐成为了跨国企业的避风港,和一些濒临绝望的外国生产商的救命稻草,面对表面的光鲜亮丽,我们是不是应该注重下中国零部件产业背后的千疮百口?在面对缺乏技术核心的背景下,我们依旧是处在一个半殖民地中的弱者。实际上,在中国零部件产业目前的发展态势中,我们不能把问题全部归咎与如今的外国入侵以及外来品牌在中国本土上的大肆扩张,更不能在短时间内自我繁殖大批量的高素质本土汽车零部件人才群,这些问题其实是属于后期的产业战略方针中的种种缺失,使得我们本土品牌错过了赶上市场中若干爆发的时机。
从当今的汽车配件产业的合作项目中可以看到,哪些所谓的市场新战术路线主要是为了拯救一些濒临危险的企业,以及满足让合资中方产生更多的GDP,因为合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初具规模,而且零部件配套产业群也已经初见规模,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后期,我国一些国企的主管部门依旧陶醉在新的合资项目中,而却忽略了在本土汽车配件行业中扶植和零部件的基础产业,就在这时外来品牌的入侵加上地方以及国企的政策遏制,使我们在汽配行业中晚生晚育,错失了一些在对抗外来品牌以及本土品牌相互抗衡的时机。
得不到政策的支持,在这样高技术和高科技含量产品占有市场的情况下,本土的供应商很难与众多国际同行在中国市场中的正面对抗,更别说在国际市场上的角逐,国外的一些欧洲国家以及韩国虽然没有完整的本土整车品牌,但是在汽车零部件中富有完美的竞争力,这样他们不但满足了对本土整车配套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大批的融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想让一种产业发达,首先应该让本土企业群里收益,但是在中国虽然汽车销量规模居于世界排名首位,但是在本土核心技术实力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什么?千疮百孔现象若不改善,那么我们中国将很难跻身到世界零部件行业的排名中。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otol-cn.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XINGKONG.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otol-c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XINGKONG.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亚迪向乌拉圭电动公交运营商交付100台12米纯电大巴[09-24]
- 海外一线坚守者,点亮世界“安凯红”[09-14]
- 搭载先进动力系统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第700台纯电动大巴下线[08-30]
- 绘就交通新画卷 亚星客车成功交付坦桑尼亚[08-29]
- 行业观察|国产新能源客车是否受欧盟电动汽车关税新政影响?[08-28]
- 节能环保至上 金旅客车缘何收获北欧客商点赞?[08-27]
- 产品推介+现场签约 中通客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墨西哥)举行 [08-23]
- 中车电动达喀尔项目:成功是我们拼搏出来的丨企业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