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汽车产销与出口双增长
中国客车英文网[www.chinabuses.org]:2月1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1月汽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我国1月汽车迎来开门红,汽车产销和出口同比均呈现一定幅度增长。轿车销量首次超过百万。
整体增幅大幅回落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9.79万辆和189.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33%和13.81%;环比生产下降3.58%,销售增长13.67%。
其中,乘用车市场表现明显好于商用车。乘用车生产139.81万辆,环比下降3.26%,同比增长12.39%;销售152.90万辆,环比增长16.84%,同比增长16.17%。商用车生产39.98万辆,环比下降4.68%,同比增长7.77%;销售36.54万辆,环比增长2.07%,同比增长4.89%。
中汽协相关人士提醒,从1月数据看出,虽然月销量创出历史新高,但整体增幅已大幅回落,环比生产出现下降。
他表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有关鼓励消费政策退出和限购令政策实施、上年基数较高,以及上年年底各企业为节日进行了一定的生产储备有关。与2010年12月产大于销的情况相反,今年1月销售明显大于生产,消化了一部分企业库存。
购置税优惠等政策的取消对低排量车型销售的影响开始显现。1月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107.91万辆,同比增长14.67%,环比增长16.50%,分别比乘用车销售增速低1.5和0.34个百分点。
出口超过5万辆
值得关注的数据还有,1月汽车出口超过5万辆。
1月汽车整车企业出口5.19万辆,同比增长37.71%,环比下降16.36%。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出口2.72万辆和2.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35%和38.09%。
中汽协同时公布1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他们分别依次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奇瑞、广汽、江淮、比亚迪和长城,分别销售41.22万辆、29.76万辆、26.36万辆、24.41万辆、13.31万辆、8.63万辆、7.25万辆、5.70万辆、5.21万辆和5.07万辆。与上月相比,广汽和长城有所下降,其他企业呈一定增长。
此外,当天还公布了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情况。去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同比增长36.25%。17家重点企业集团完成利税总额3285亿元,同比增长50.75%。
中汽协认为,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汽车工业近两年发展快速,尽管一些促进政策已经退出,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改变,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休过了春节长假,备受业内期待的1月车市销量数字在情人节这天姗姗来迟。
2月14日,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发布了1月份乘用车销售数据:1月份广义乘用车销量为140万辆,同比增长15.3%。其中轿车销量为96.5万辆,同比增长12.6%;MPV销量为4.6万辆,同比增长27.7%;SUV销量为14万辆,同比增长66%,成为增长最迅猛的市场;微客销量为25万辆,同比增长4.8%。
A股汽车上市公司中,江铃汽车、上海汽车分别以39.7%和35.3%的增长率位居销量增速榜的第四名和第五名,江淮汽车、一汽夏利的增幅为20.7%和19%。在1月销量增长的拉动下,汽车股板块也一路上扬。
碰头彩
2月16日,汽车板块早盘快速上涨,其中中国重汽盘中涨逾7%,星马汽车大涨4.51%,金龙汽车涨3.33%,江淮汽车、福田汽车、一汽汽车、长安汽车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华泰联合证券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一季度销量数据的良好表现基本得到保证,也同样意味着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从1月份的市场表现来看,各个车企销售业绩的良好表现超出预期,使得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汽车股进入估值修复阶段。
记者从陆续发布的几家上市车企的年报预告中看到,在2010年产销两旺局面的支撑下,上市车企收获颇丰,净利润增长多在10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5倍以上。最早公布业绩的安凯客车2010年净利润为7324万元,同比增长201.35%。江淮汽车预计2010年度净利润较2009年同期的3.36亿元增长超过240%,也实现了翻番。此外,重组仅一年的广汽长丰也将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其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0年净利润增长在450%-550%之间。
作为两市体量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上海汽车业绩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上海汽车在去年公布三季度业绩时,其利润增幅达到300%,而在今年1月公布的2010年销售业绩中,上海汽车完成销售358万辆,同比增长31%以上,考虑到上汽的体量,其30%以上的增幅将引来可观的效益。2009年最赚钱汽车企业、国内第二大汽车集团东风汽车2010年实现销售261.5万辆,同比增长37.8%,实现利润同比增长65%。
渤海证券分析师齐艳莉认为,随着汽车股2010年盈利增长逐步兑现,汽车股估值有望恢复至13-15倍市盈率,当前汽车板块估值依然处于低位,2月板块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料将走出超越大盘的走势。有分析人士也认为目前市场过分担忧汽车行业下行周期,虽然未来两个季度,汽车整车销量增速会有所下滑,但是轿车作为消费品,有着一定的刚性,因此绝对量不会有大幅度下滑。
寅吃卯粮
不过,在销量和年报带动汽车股一路看涨的同时,业内也传出了不同的声音。“各大城市受治堵政策趋势的影响,形成了恐慌性购车,这也是1月国内汽车销售走高的重要原因,但势必会透支下半年的汽车消费。”渤海证券汽车研究员邵琳表示。乘联会秘书长饶达也表示,2011年的汽车市场可能呈现从高往低的走势,春节黄金周后的2至3周是汽车市场的小低谷,而且当中车企放假、油价上调等因素也会抑制汽车市场,预计2月国内乘用车销量环比将下降35%左右。“1月底市场终端销量的降温已经很明显。”他透露。
记者了解到,1月份车市迎来开门红的主要原因,是销量的平滑推进和经销商库存的补齐。所谓销量平滑推进,就是去年卖的车算到了今年的业绩中。去年有不少消费者为赶上优惠政策的末班车,提前到4S店订车,但因供不应求年后才提到车。另一方面,去年12月份不少车企已经完成了全年任务,为了不至于让今年的压力过大,因此将部分销量转移到了今年1月。而与此同时,由于去年年底车市供不应求,经销商的库存远低于正常1个半月至2个月,“这仅是去年年底极火爆的汽车市场行情的余波,表现的则是最后的疯狂,而不是市场向好的特征。”某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在机构与业内专家发出不同声音的同时,企业同样有着自己的看法。“车市发展的好与坏,不能单用销量来衡量。作为上市公司,我们更看重的是利润率的提升,而对整个中国车市来说,我认为‘健康有序’是最重要的。”某上市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的确,不管车市如何变幻,最终考验的还是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不可否认,销量的提升是利润增长的主因。但随着产能利用效率的提高、固定成本的摊销变小。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otol-cn.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XINGKONG.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otol-c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XINGKONG.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亚迪向乌拉圭电动公交运营商交付100台12米纯电大巴[09-24]
- 海外一线坚守者,点亮世界“安凯红”[09-14]
- 搭载先进动力系统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第700台纯电动大巴下线[08-30]
- 绘就交通新画卷 亚星客车成功交付坦桑尼亚[08-29]
- 行业观察|国产新能源客车是否受欧盟电动汽车关税新政影响?[08-28]
- 节能环保至上 金旅客车缘何收获北欧客商点赞?[08-27]
- 产品推介+现场签约 中通客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墨西哥)举行 [08-23]
- 中车电动达喀尔项目:成功是我们拼搏出来的丨企业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