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取代底特律成汽车业新中心
中国客车英文网【www.chinabuses.org】:《华盛顿邮报》文章,原标题:底特律没落,中国成为汽车业新中心(As Detroit Crumbles, China Emerges as Auto Epicenter)
美国汽车业巨头们的全球王国正在慢慢崩塌,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令底特律伤痕累累的全球经济危机却似乎从未在此发生过一样。
中国的汽车销量节节攀升,而且预计中国今年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国。
如今全球汽车业正议论纷纷中国的汽车行业可能会通过一轮交易来试着收购陷于困境中的底特律汽车厂商。
中国的汽车公司们已试着平息外界的猜忌,发布监管层否认竞购福特的沃尔沃和通用汽车的萨博的文件。不过分析师们毫不怀疑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对底特律兴趣浓厚,而底特律也对他们青睐有加。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讲师凯利・西姆斯・加拉格尔表示,收购悍马或土星这样的著名品牌能为中国汽车厂商们带来专业技术知识,以助其跨越有深厚积淀的竞争对手所设立的技术壁垒。
加拉格尔说:“这是中国汽车厂商最薄弱的环节。他们如今已拥有了世界级的贸易和制造能力,他们仍缺乏的让他们能够从零开始设计全新车型并将其组装生产的专门技术和系统集成。”
中国汽车厂商的品牌形象仍因其仿造者的身份而抬不起头。一次并购可令中国100家汽车厂商中的一些籍籍无名之辈声名大震,并一举走出国门。
HIS环球透视汽车分析师亚伦・布拉格曼说:“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全球汽车业正经历重组。意大利的菲亚特即将掌管克莱斯勒,因其2000美元的Nano车型而声名远播的印度塔塔汽车公司去年收购了捷豹和路虎。
中国汽车业已成为全球汽车业既有秩序的一个威胁。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最大民营汽车厂商之一的吉利汽车收购了一家澳大利亚汽车传动装置供应商,该供应商是汽车变速箱厂商的领导者。中国顶级柴油发动机厂商之一的 潍柴动力收购了一家法国柴油发动机制造商。另一家得到巴菲特投资的中国公司比亚迪则赶在通用雪弗兰Volt发布之前推出了一款平民插电汽车。
今年一月举行的底特律年度汽车展令人昏昏欲睡,而上海车展上云集的车模、摇滚乐队和灯光秀则让参展者感到眼花缭乱。日产今年跳过底特律汽车展直接参加四月份开展的上海车展,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保时捷均于上海车展上发布了全新车型。
戴姆勒公司总裁蔡澈(Dieter Zetsche)在车展上告诉记者:“汽车业的重心正向东方转移。”
亚新科公司总裁杰克.潘考夫斯基(Jack Perkowski)在他的博文“驾驭巨龙”中写道:“当我们从现在回望二十年,2009年可被视作是全球汽车业的令旗从美国交接到中国的一年。”
中国较大的一些汽车厂商,如奇瑞汽车在不遗余力地向外界传达他们欲在未来几年内将国产汽车销往美国的意愿。要达此目的,他们需要更新自己的车型以符合美国严格的排放和安全标准。
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中国厂商此前将中国国产汽车销往美国的计划均以失败告终。华晨汽车未能达到2009年在美国本土销售汽车的目标。比亚迪曾表示其将于2010年向美国市场引入自有车型,然而这个计划又已推迟至2011年。而其他潜在的竞争者则有的已经出局,有的还在收支平衡中挣扎。
1994年,中国政府宣布了一项计划---国内汽车产量到2000年提高三倍,并减少进口汽车数量。中国政府吸引国外汽车厂商带着他们的国外技术来投资成立中外合资公司,中国政府的目标是通过与通用汽车这些国外汽车厂商组建合资公司来使国内汽车制造业实现现代化。
结果是中国的汽车销量于2000年起飞,到2002年突破一百万辆大关。最近由于经济危机,各汽车厂商被迫限制了向俄罗斯和越南这些国家的出口,导致中国的汽车销量出现下滑。
不过在去年中国汽车工业向政府施压寻求财政援助后,中国政府随即出台措施,对小型节能车型实行补贴和减税,此举刺激了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分析师们认为中国道路和高速公路网的扩张(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一部分),以及中产阶级的壮大将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促进销量的增长。
2009年4月,中国的汽车销量同比大涨25%,达到创纪录的单月115万辆。这是中国汽车销量连续三月超过美国。
在中国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的通用汽车也于2009年4月份创造了单月销售记录,销量同比暴涨50%。根据通用在美国国会内部传看的一项计划,通用计划于2011年从中国进口汽车。
反观美国,上月汽车销量下跌了34%。而已收到美国政府154亿美元贷款的通用则表示,其已准备申请破产保护。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otol-cn.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XINGKONG.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otol-c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XINGKONG.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亚迪向乌拉圭电动公交运营商交付100台12米纯电大巴[09-24]
- 海外一线坚守者,点亮世界“安凯红”[09-14]
- 搭载先进动力系统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第700台纯电动大巴下线[08-30]
- 绘就交通新画卷 亚星客车成功交付坦桑尼亚[08-29]
- 行业观察|国产新能源客车是否受欧盟电动汽车关税新政影响?[08-28]
- 节能环保至上 金旅客车缘何收获北欧客商点赞?[08-27]
- 产品推介+现场签约 中通客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墨西哥)举行 [08-23]
- 中车电动达喀尔项目:成功是我们拼搏出来的丨企业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