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出口再遇大考
中国客车英文网: 当中国轮胎出口企业为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的最终裁决感到万分无奈之时,欧盟提出的旨在减少污染空气的多环芳烃含量限制的法规,也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规的实行将全面提高对进口轮胎的要求,中国的轮胎企业将再次面临一场艰巨的挑战。
是否带有技术壁垒倾向
从2010年1月1日起,欧盟将对橡胶轮胎(包括摩托车轮胎)、翻新轮胎中的多环芳烃含量进行限制。
什么是多环芳烃呢?为什么要对多环芳烃进行限制?
一般来说,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含有将近1万种化合物的物质,在轮胎生产中会使用一些PAHs 作为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与橡胶介质结合在一起,并最终存留在轮胎的橡胶中。
欧盟为什么要限制多环芳烃的含量?欧盟方面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多环芳烃致癌。并认为多环芳烃除了对轮胎生产工人造成伤害,而且轮胎在使用时会因摩擦挥发出苯环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大多在离地面1米的空气中漂浮,对身高1米左右的儿童直接造成危害。这一现象被称为“1米污染”。
欧盟曾在2005年出台的相关法规中,对8种强致癌性多环芳烃作了严格限制。之后,欧盟又在REACH法规中规定,轮胎中使用的多环芳烃含量应小于轮胎质量的0.1%(即1000mg/kg)。
欧盟的限制看上去有理有据,这也是发达国家一贯的做法,行业的进步必然要求产品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质量方面的提升。但也有不少轮胎企业对此反驳道,难道仅仅轮胎是产生多环芳烃的罪魁祸首吗?
其实,多环芳烃是一种化学物质,它们是由未经完全燃烧的煤、油、垃圾,或是其他有机物质形成。自然界中有超过1万个不同的多环芳烃化合物,绝大多数的多环芳烃在环境中不会单独存在,它们往往是两个或更多的多环芳烃的混合物。包括木炭、药物、染料、塑料、杀虫剂、杀菌剂、蚊香在内的多种日常用品都存有多环芳烃。
基于此,国内有不少轮胎企业抱怨说,欧盟对轮胎中多环芳烃的限制要求,明显带有技术壁垒的倾向,这是一种比贸易壁垒更可怕、更巧妙的产品阻击。
欧盟称意在提高环保要求
其实,对于多环芳烃影响人类健康的讨论由来已久,欧洲方面针对轮胎和添加油中多环芳烃的限制也早已提出。
2005年11月16日,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签署了2005/69/EC指令,并于同年12月9日发布。该指令主要针对轮胎和添加油中的多环芳烃(PAHs),提出了一些限制措施。
在轮胎的制造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含有多种多环芳烃的添加油,产品中或多或少含有此类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苯并芘(BaP)是一个典型代表。有关专家认为,该类化合物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及生殖系统毒害性。毒性、生态毒性及环境科学委员会(CSTEE)经科学研究证实,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对人类健康确实有害。
德国政府最新颁布的相关法规中提出,不仅轮胎需要检测,所有要进入德国市场的相关产品必须通过专业的检验机构的检测。被检产品PAHs不能过量。
欧盟委员会环保小组专家指出,对轮胎环保要求的提升,目的是促进企业使用对环境污染少的材料,促进再利用和再循环发展。优化产品功能和使用寿命,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力争实现清洁生产。
门槛提高 不可坐视
海关总署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目前我国出口的轮胎产品仍以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的斜交胎为主。对于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产品,在发达国家已经停止生产或很少生产。国外对同类产品的质量关和环保关会越来越严,尤其是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的门槛,不可坐视不理。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共有28个国家发布了51个关于轮胎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使中国的轮胎出口形势越发严峻。2007年6月1日,美国和欧盟分别开始执行《FMVSS139轮胎测试标准》和《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又称REACH法规),新标准大大提高了中国轮胎的出口门槛,达不到检测标准的轮胎将不能进入美国及欧洲市场。
此次欧盟将要执行的多环芳烃含量限制法规,使我国轮胎企业出口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缺失,往往是致命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助剂专委会理事长许春华表示,国内由于技术的原因,还不能大量生产满足欧盟法规的芳烃油,主要依靠进口。据了解,在橡胶的生产过程中,填充物的添加是必须的,为防止橡胶材料变硬,生产加工中必须适当加入芳烃油,材料才会变软。
从成本角度出发,普通芳烃油价格在3000元~7000元,进口芳烃油价格普遍在13000元以上,比国产芳烃油平均高6000元~10000元。有资料显示,以每年进口芳烃油5万吨用于轮胎行业计算,我国轮胎行业每年需要为此多支付3~5亿元。
玲珑集团产品研发室副主任魏胜表示,玲珑集团所生产的轮胎用的芳烃油都来自进口渠道,虽然希望国内能有替代产品出现,降低企业成本,可是苦于国内多数厂家不能生产,只能靠进口。
积极应对是关键
中国橡胶行业协会有关专家说:“欧盟的法规具有一定的贸易技术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提高了中国企业出口到欧盟的产品成本,提高了对欧盟出口产品的贸易风险。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法规的实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促进企业加快对环保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对于重视研发的企业来讲,倒也不是件坏事。”
对于如何面对此次挑战,记者采访的几家轮胎企业纷纷表示,一是希望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加强指导,帮助企业加强对美国、欧盟轮胎进口新标准及其他国外相关技术标准的收集和研究,力争将其对轮胎产业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二是加大研发投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将生产重心转移到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上。三是加强企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避免偷工减料、低价竞销等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四是加大新兴市场的开辟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生产基地,合理规避贸易壁垒风险。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otol-cn.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XINGKONG.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otol-c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XINGKONG.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亚迪向乌拉圭电动公交运营商交付100台12米纯电大巴[09-24]
- 海外一线坚守者,点亮世界“安凯红”[09-14]
- 搭载先进动力系统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第700台纯电动大巴下线[08-30]
- 绘就交通新画卷 亚星客车成功交付坦桑尼亚[08-29]
- 行业观察|国产新能源客车是否受欧盟电动汽车关税新政影响?[08-28]
- 节能环保至上 金旅客车缘何收获北欧客商点赞?[08-27]
- 产品推介+现场签约 中通客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墨西哥)举行 [08-23]
- 中车电动达喀尔项目:成功是我们拼搏出来的丨企业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