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INGKONG.COM > 新闻 > 海外新闻 > 商用车破冰中国制造国际化

商用车破冰中国制造国际化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7日 00:00 作者:丛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自主品牌商用车超过90%的市场占有率,始终令垂涎中国市场的国际商用车巨头无计可施。在经过了复制乘用车的50%对50%合资,导入外方品牌生产失败之后,2009年,中国商用车领域的对外平等合作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2009年7月15日,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宣布在技术和资本层面进行长期战略合作,曼在提供最先进TGA平台技术之外,却并不导入曼品牌,双方商定设立一个全新的品牌。

 

   1月29日,福田汽车和戴姆勒股份公司《商用车合作协议》,双方决定组建和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但是只导入奔驰的技术,却唯一使用福田的欧曼品牌,双方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重汽和福田开启了中国商用车全新合资的新时代,当更多的人还在争论中国汽车是否已经完成市场换技术,拉近全球竞争的距离时,一直缺乏关注的中国商用车,却已全面压倒跨国品牌,阶段性垄断中国市场,比乘用车企业更进一步的是,福田、中国重汽已经开始联合跨国公司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如果能够借助奔驰和曼的全球销售网络,中国商用车或将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急先锋。中国重汽总裁蔡东书,有产品、服务、备件和网络结合的开拓行为,将改变过去中国商用车只能跟随中国工程队卖车的历史。

 

   垄断90%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工业起源于商用车,最早的一汽解放卡车是来自于前苏联的技术支持。

 

   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众多的国内汽车企业都开始尝试合资,并在合资中得到了巨大的利润,但是商用车领域的合资进程却迟迟未能推进,中国商用车领域最早的合资公司——宇通猛狮客车和济南华沃,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简单地复制乘用车50%对50%的合资模式,在商用车行业却行不通。

 

   强势的跨国巨头希望复制乘用车领域的合资模式,以外方为主导入品牌和技术,但是却屡次遭遇失败。而国内分属于不同阵营的商用车公司,为争夺市场开始了殊死搏斗,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开拓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今天中国商用车市场份额超过90%都被自主品牌垄断的局面。

 

   中国重卡行业的第一个合资项目是山东华沃,由中国重汽和沃尔沃合资组建,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但是这一项目几乎完全照搬乘用车领域的合资模式,由外方输出技术和品牌,将其高端产品进行本地化生产。

 

   中国重汽专务郭化南认为,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为中国市场目前还接受不了高价格的商用车,中国汽车工业从创立之日起就生产卡车,一汽成立于1953年,中国重汽成立于1956年,所以排除价格优势之外,持久的品牌效应也是成就今天中国商用车能够占据垄断地位的因素之一。

 

   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载货车的总品牌数为97个,其中自主品牌为88个,占全部载货车品牌的90%。国内载货车市场一直是自主品牌的天下,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90%以上,其主宰地位在短期内国外品牌是无法撼动的。

 

   重卡脱亚入欧

 

   福田与奔驰合作表面上看,只是中国商用车企业与跨国巨头的一次普通合资合作,但不同的却是福田与奔驰的此次50%对50%的对等合资,颠覆了中国商用车的合资历史,改变了合资以外方导入车型和品牌为主的模式。福田汽车党委副书记赵景光表示,福田和奔驰合资与以往的合资模式不同,新组建的合资公司只生产欧曼一个品牌。

 

   某国际商用车公司管理人士对本报表示,商用车领域内的整车合资项目至今难有成功的,主要是因为合资双方都是整车厂,都不肯舍弃自己的品牌,而目前中国的商用车市场环境下,外方的高端产品又难以成为市场主导,所以造成了中国商用车市场的特殊现象。

 

   所以这一次,在难以改变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奔驰和曼改变了自己。

 

   与此前乘用车合资不同的是,奔驰和曼这样的商用车巨头并不是单纯看好中国市场,而是将中国企业视为其在全球新兴市场开拓的合作伙伴,结合外方的技术优势和中方企业的成本优势,开发出适合新兴市场的产品,并利用外方的全球销售网络,达到快速占领新兴市场的目的。

 

   中国重汽在伊朗这样的第三世界市场,已经将沃尔沃一年上万辆的销量,一下拉低到了一千辆左右,跨国巨头们曼看好的是双方未来在新兴市场的开拓能力。

 

   无论如何,对于中国企业来讲都是一次“质”的变化,一旦福田欧曼和中国重汽的品牌进入外方的全球运营体系内,将改变中国汽车的简单出口模式,变成有规划的国际化战略行为。

 

   郭化南觉得,这种合作能缩短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在一个个国家建立营销和服务网络的成本是巨大的,中国重汽经过多年的出口,目前也只在几个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商用车企业用垄断市场的实力赢得了合作伙伴乃至对手的尊重,如今依托跨国巨头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中国重卡的国际化战略已经渐趋明朗。

 

 


链接:/overseas/2009/0927/article_14293.html
海外新闻
XINGKONG.COM推荐阅读
XINGKONG.COM[www.otol-cn.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otol-cn.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XINGKONG.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otol-c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XINGKONG.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金龙公司总部新厂区位于南京溧水开发区,旗下有大客车、轻型车、乘用车...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XINGKONG.COM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XINGKONG.COM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